網頁中動態的顯示係統日期時間 網站地圖



搜索
搜索
新聞中心
集團動態實時更新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
貴州酒最早的記載
搜索
搜索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91免费视频黄片

貴州酒最早的記載

  • 分類:媒體關注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2-23 23:01
  • 訪問量:9

【概要描述】

貴州酒最早的記載

【概要描述】

  • 分類:媒體關注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12-23 23:01
  • 訪問量:9
詳情

茅台古鎮一帶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產出令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這便是醬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黔北一帶水質優良,氣候宜人,當地人善於釀酒,前人把這一帶稱為"酒鄉",而"酒鄉"中又以仁懷市茅台鎮的酒最為甘洌,謂之"茅台燒"或"茅台春"。

 

茅台鎮開設正規作坊始於何時尚無明確考證,據茅台現存最早的明代《鄔氏族譜》扉頁所繪家族住址地形圖的標注,其中有釀酒作坊。族譜所載鄔氏是明代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隨李化龍平定動亂後定居茅台的,這說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釀酒的正規作坊。茅台酒獨特的回沙工藝在這個時候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台楊柳灣一尊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名單有"大和燒房"而獲得。其實茅台酒在清代已相當興旺,道光年間已遠銷滇、黔、川、湘。鹹豐年間由於戰亂生產一度中斷。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後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於同治一年開設,創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後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中過舉人,曾間茅台出好酒,於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台酒1750公斤,名叫"回沙茅酒",華聯輝之子華之鴻接辦之初仍隻是附帶業務,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之後才引起華氏的重視年產擴大到8500一9000公斤。1936年後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繼通車給茅台酒的外銷創造了良好條件,1944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模,窖坑增加到18個,年產量高達21000公斤,其酒俗稱"華茅"。 

 

"榮太和燒房" 於光緒五年(1879 年)設立,後更名為榮合燒房;其本為幾家合夥經營,幾經周折1949年榮合燒房的經營權落到王秉乾之手。當時有窖坑四個;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但由於管理不善,常年產量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稱"王茅"。

 

"恒興燒房"前身為"衡昌燒房"是由貴陽人周秉衡於1929年在茅台開辦,周後因從事鴉片生易破產,酒房流動資金被挪用還債,生產停滯,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資本家賴永初合夥組成"大興實業公司"賴出資八萬銀元,周以酒房作價入股,擴大規模生產。後賴使用各種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燒房"賣給自已。並於1941年更名為"恒興燒房",到1947年年產酒量達32500公斤。賴利用其在外地的商號擴大了酒的銷路,其酒俗稱"賴茅"。抗日戰爭勝利後;賴永初已擠身政界,當上了貴陽市參議員,曾任貴州省銀行、重慶大川銀行經理等職務。

 

古茅台一帶所產的酒在西漢時期就作為貢品供皇帝飲用或地方官僚享用,但由於交通不便規模一直很小,乾隆年間開修赤水河航道,茅台成為門鹽運黔的集散地,到道光年間茅台地區商賈雲集民夫)門流不息,對酒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刺激了釀造業的發展和釀酒技術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詩人鄭珍所說'酒冠黔人國,鹽登赤地河",當時酒的獨特工藝已基本形成。 

 

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榮和"(華茅和王茅)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當時農商部來加區分,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台酒",展會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並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獲獎後王茅和華茅為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無法裁決,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兩家均有權使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獎牌由仁懷縣商保存。華、王兩家為慶祝這次大獎各自封壇入窖存酒,在1996年記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召開八十周年之際國酒人推出了八十年陳釀茅台酒,其至高無上的品位堪稱國酒之尊。 

 

1946年賴永初在上海設立"永興公司"先後銷售賴茅10000公斤,並利用在重慶、漢口、廣州、和長沙的商號推銷賴茅。"成義"的華茅也在上海、長沙、廣州、和重慶通過文通書局在當地經營,"榮和"的王茅的重慶和貴陽都以"稻香村"號為銷售點,這樣茅台酒的知名度進一步得以提高;茅台酒在抗日戰爭勝利後開始在香港試銷,很快被搶購一空。

 

由於茅台酒銷路好利潤高,清末以來許多資本家都企圖仿製,如遵義的集義酒廠,貴陽的榮昌酒廠等先後到茅台聘酒師,抗戰勝利後仿製者就更多了,如貴陽的"金茅"、"丁茅"、"王茅",但都未成功相繼倒閉。茅台所特有的地形地勢,上壤、水質以及空氣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飽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是其它任何地方無法仿製的。 

 

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過購買、沒收的方法把成義、榮和、恒興三家燒房合而為一,成立了國營茅台酒廠,從此茅台酒廠不斷發展壯大,雖幾經波折仍艱難前進,1977年,總產量達763噸,銷售387.8噸,達曆史最高水平。新中國成立後,茅台酒得到了國家領導的特別青睞,曾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為國酒,茅台酒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網站地圖